安徽力天建设有限公司

新闻资讯

【转】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

上传时间:2025-08-01
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
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,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,以建设创新、宜居、美丽、韧性、文明、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,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,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,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、动能转换、品质提升、绿色转型、文脉赓续、治理增效,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,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践行“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理念,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,高质量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。

坚持完善建设管理体系 健全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工作机制

●健全工作机制,强化组织保障。

打造创新、宜居、美丽、韧性、文明、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,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,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。

加强顶层设计,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。地方政府层面应建立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联席会议机制,相关部门和相关板块共同推动建立“大城建”“大城管”机制,统筹谋划城市建设项目和资金筹措,确保城市建设管理“一盘棋”。

健全工作督查推进机制。实行项目化推进,责任化落实。对排定的项目和重点工作做到责任到人,节点化推进,确保落地落实。

●坚持规划引领,一张蓝图干到底。

转变城市发展方式,坚定不移推进城市内涵发展,深化“多规合一”改革,加强规划引领和管控,提高城市规划、建设、治理水平,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。

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指导下,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。按照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的理念,统筹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和安全功能需求,划定详细规划编制单元,将上位总体规划战略目标、底线管控、功能布局、空间结构、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分解落实到各规划单元,加强单元之间的系统协同,作为详细规划的基础。

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项目库,不断增强城市建设的科学性、前瞻性、系统性、计划性。围绕建设“人民城市”要求,因地制宜优化功能布局,逐步形成多中心、组团式、网络化的空间结构,提高城市服务功能的均衡性、可达性和便利性。

●做好人才引育,加强队伍建设。

通过公开遴选等方式,选拔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城市工作者队伍,加大本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力度,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
贯彻落实新思想、新理念,支持建设单位聘请“名家大师”、高水平设计团队参与大型建筑设计和咨询,提高城市建筑设计水平。

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创新宜居美丽的现代化人民城市

●加快产城融合,培育创新生态。

产城融合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,是区域产业空间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,“产”与“城”不仅互为依托促进,而且互为渗透复合发展。

产业强,可以反哺“城市美”。应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,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。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加快集聚优质产业资源,以片区更新促进产业转型。大力推动城市主导产业补链延链、优化升级,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,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兴产业壮大、未来产业培育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加快推进创新载体平台建设,积极培育城市科技创新企业集群,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。围绕新能源等重点领域,聚焦关键技术原创攻坚,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增强核心竞争力。着力培育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引领、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“雁阵型”企业集群。

●构建发展新模式,建设品质好房子。

建立“人、房、地、钱”要素联动的新机制,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基础性制度,加快解决新市民、青年人、农民工住房问题,着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。

推动好房子、好小区、好社区、好城区“四好”建设实践,为人民群众打造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好房子。立足房地产市场形势和群众需求,把握供地规模和节奏,以满足刚需为重点,推出户型适当、区位优势明显、价格合理的楼盘。在改善型住房需求方面,推出大户型、低密度的精品楼盘。

●加快城市有机更新,着力建设完整社区。

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统筹城市规划、建设、管理,加快城市更新步伐,持续推进完整社区建设。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,研究“留白”“留绿”的储备机制,持续开展老旧片区、工业厂区等改造升级,实现旧城区提档升级。

聚焦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,推动老旧小区“旧貌换新颜”,让居民生活更舒心、更美好。采用微改造、精细化改造等方式,改善居住条件,提升老旧小区品质。搭建高效实用的居民沟通议事平台,畅通居民诉求渠道,引导居民参与改造。

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,既注重“面子”,更提升“里子”,推动老旧片区产业、住房、教育、医疗、交通等多领域发展,为老旧片区的价值重塑提供硬核支撑。不断完善供水、供电、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,配套保障房项目建设,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,助力更多家庭实现“安居梦”。

●打造风貌特色,提升城市品质。

加快街区提升改造,注重在项目精致建设、精细管理上发力,提升街区“颜值”和“气质”,打造全新的城市业态形象,优化人居环境。围绕资源禀赋,在城市空间布局、建筑风格特色上合理配置要素,打造城市特色风貌。

坚持把道路建设作为城市扩容提质的基础工程,按照“新建与改造提升并举”的思路,持续加大城市道路建设投入,完善城区路网体系,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。加快城市道路建设,加密建成区路网,补足城市次干路和支路,打通断头路、拓宽“瓶颈路”,系统提升城市路网通行效率。

加大园林城市建设力度,推进“留白”“增绿”、拆违建绿、见缝插绿,建好口袋公园、街头游园,着力提高城市绿地率,描绘“城在林中、路在绿中、房在园中、人在景中”的城市画卷,真正让“推窗见绿、出门见景”成为市民的生活标配。

坚持推动内外兼修 建设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

●保障城市安全,提升城市韧性水平。

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,用好“城市体检”成果,做好道路、桥梁、排水防涝、燃气和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风险评估工作,根据风险评估成果,落实工程建设和监测设备布设等风险分级管控措施,实现信息化、动态化管理。

组织编制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。为各类设施加装传感器,相应数据上传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监测平台系统。

探索将城市老旧房屋整治纳入老旧小区改造、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实施范畴。推动出台专门政策,引导市民通过自愿腾退、政府收储等方式处置危险房屋,尽快消除城市危险房屋安全隐患,确保群众居住安全。

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建造和内涝治理,加大城市排水治污设施建设力度,加快推进城市雨污水管网分流改造,改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。加快城市易淹易涝片区治理和住宅小区雨污水分流改造,巩固城市水环境治理成效。做活城市水系,创造美好的公共生活空间。塑造河岸绿色生态景观,真正实现“以水美城”“以水兴城”。

●传承历史文化,推动文明城市建设。

赓续文脉,守护城市记忆。在城市更新中,摒弃“大拆大建”,做好保留和更新改造文章,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,切实保护城市风貌整体性、文脉延续性。摸清老城区的传统老街巷、建筑等,注重传统街区保护修复与整治,承载好老城味道、保留好老城记忆。系统规划、系统保护、系统利用、系统发展,形成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网络,打造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文化旅游龙头产业,大力发展“夜经济”,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。

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,完善图书馆、文化馆、体育中心、城市书房等文化设施建设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。开展“道德模范”“身边好人”系列宣传活动,让典型模范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建设中来,提升市民文明素质。

●突出科技创新,推进智慧城市建设。

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、智慧化发展,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,健全对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实时监测与反馈机制,增加城市的“感知神经”,使城市更新过程更精准、更有效。

推进智慧工地、智慧小区、智慧城管建设,使城市更聪明。运用物联网、无人机等技术,利用传感器、视频监测仪等,对疑似危险性房屋实现24小时智能化、可视化动态监测,及时掌握房屋数据变化,第一时间预警房屋险情。采用DeepSeek等AI(人工智能)大模型技术,探索构建“智能监测—识别分析—诊断决策”的全链条安全监测和数据分析体系,为实现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撑,提升应急处置能力,切实维护城市公共安全。

微信二维码

微信公众号

安徽力天建设有限公司 © 2015-2025  版权所有 地址:合肥市瑶海区大通路51号 皖ICP备15023429号-1 术支持:徽美庆

   皖公网安备34010202600874号